社区医院要发挥大作用
应充分发挥社区医院扎根基层的优势,筑牢基本医疗保障网底
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住院病床,开设失眠门诊、肥胖门诊等症状门诊,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,智慧大脑成为家庭医生的好帮手……近期,笔者走进社区医疗机构,看到不少好的经验做法,感受颇深。如今,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效果得到大幅提升。
“强基层”一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。随着居民就近享有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,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升高,对医疗救治、检查等需求不断加强。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,既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,也是促进分级诊疗格局更快形成的关键一环。
社区医院要发挥大作用。让小病常见病能够在家门口得到诊治,加强社区医院能力建设是关键。
贴近居民需求是基础。无论是建设特色科室,还是拓展医养结合等服务,都是为了满足辖区居民更多、更实际的医疗服务需求。社区是老年人多还是年轻人多?常见病多发病有哪些?只有摸清底数和需求,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诊疗能力,在日常医疗服务中增加居民对社区医院的知晓度、信任度和认可度。只有这样,才会有更多人愿意、放心到社区看病,逐步改变就医习惯,推动形成“小病在基层、大病到大医院、康复回基层”的就医格局。
软硬件设施要完善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社区医院能开展血象、心电图和CT等检验项目,拿取报告也在社区完成,极大便利了患者。要进一步补齐基础医疗设备,持续改善设施条件,量力而行引入先进诊疗设备。此外,还要完善远程会诊、双向转诊等机制,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。比如,通过鼓励家庭医生使用智慧管理等信息技术手段,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、优化就医流程,提高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。
人才队伍支撑也必不可少。一方面,要继续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与在职人员培训,通过多种途径,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。另一方面,也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,健全和完善激励评价机制,增强岗位吸引力,让更多技术好的医生愿意留在基层。
社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与百姓的幸福感密切相关,应充分发挥其扎根基层的优势,通过提供连续性、综合性、主动性服务,筑牢基本医疗保障网底。期待各地持续建好、建强社区医院,让政策协同发力,真正解决好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。
《 人民日报 》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